通辦發〔2005〕31號
各縣(市)區委、人民政府,市有關部門:
根據科技部《關于開展2003-2004年度市、縣、區科技進步考核工作的通知》(國科發農社字〔2005〕51號)、《省政府辦公廳轉發省科技廳關于“十五”期間開展市縣科技進步考核工作的意見的通知》(蘇政辦發〔2001〕104號)以及2003-2004年度全省科技進步考核工作培訓會議精神,為切實做好我市2003-2004年度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縣(市)區申報工作,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申報考核對象
各縣(市)區必須參加本次申報考核,南通市本級繼續參加考核。
二、申報工作安排
(一)縣(市)區申報工作安排
1.將“基本情況”的27項內容和“考核指標”的31項內容進行分解,擬定指標分解計劃。
2.5月中旬,根據各縣(市)區的申報工作進展進行重點、難點問題研討和答疑。
3.5月下旬,邀請省專家就市本級及縣(市)區的申報材料進行針對性指導。
4.收集數據,整理材料,用考核軟件錄入數據,打印考核表,形成上報材料。
5.做好迎接省、科技部考核組的實地考查等相關工作。
(二)市本級指標分解責任單位材料收集工作
1.各責任單位要根據分解指標(見附件二)的具體要求,把握資料收集的重點,著重反映成效和特點,特別是在全省具有一定位次的工作;
2.收集的材料要把握好體系的全面和完整,做到資料齊全、脈絡清楚、佐證有力;
3.收集的文件資料一律用a4紙,雙面復印,一式三份,于4月29日前送市科技局科技環境與條件處,聯系人:喻興龍,電話5128889。
4.根據指標要求,請各相關單位對所申報的工作形成總結(2000字左右),準確簡要反映該項工作的做法、經驗、成效和被表彰情況。
三、上報材料和時間
(一)凡是能達到“三項一票否決指標”要求的縣(市)區,均須提交三套考核材料到市科技局;一套是兩份單獨的考核表;另一套包括考核表和所有一票否決指標的證明材料;還有一套包括考核表和所有考核指標的證明材料。對達不到一票否決指標要求的,只須提交兩份單獨的考核表到市科技局。
(二)各縣(市)區于6月25日前將申報材料報市科技局,以便匯總,將市及各縣(市)區申報材料于6月28日前報省科技廳。
四、切實加強組織領導
為切實加強對我市申報工作的領導,市本級成立由市委副書記王德忠為組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湯桑林、副市長吳曉春、市政協副主席儲長林為副組長,市委辦公室、市政府辦公室、市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市委組織部、市科技局、財政局、人事局、統計局等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南通市申報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城市工作領導小組(具體名單見附件1)。各縣(市)區也要建立相應的機構。
附件:1、南通市申報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城市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名單
2、南通市市本級申報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城市指標分解
附件1:
南通市申報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城市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名單
組 長 王德忠 市委副書記
副組長 湯桑林 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吳曉春 副市長
儲長林 市政協副主席
成 員 黃建東 市委副秘書長、研究室主任
陳蔓生 市政府副秘書長
顧裕岳 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市編辦主任
王建明 市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主任
徐 鋒 市科技局黨組書記、副局長
李水林 市人事局局長
施建中 市財政局局長
毛衛華 市統計局局長
附件2:
南通市市本級申報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城市指標分解
根據指標要求,現將南通市市本級申報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城市基本情況指標(27項)、考核指標(31項)及相關責任部門分解如下:
一、基本情況指標(27項)由市統計局、市科技局負責填報。
二、考核指標(31項)責任部門分解:
1.黨委和政府對科技工作的重視和領導情況:系指黨委和政府專門召開研究重大科技進步工作的常務會議次數、聽取科技進步工作匯報的次數以及是否及時、有效地解決了科技進步工作中的實際問題及其產生成效進行說明。考核重點是解決了科技進步工作中的什么重要問題和產生了什么成效。提交的證明材料主要是會議紀要(錄)及形成的文件(要求由黨委或政府召開專門研究解決科技進步工作中重大問題的專題會議和聽取科技工作專題匯報的次數每年分別不少于兩次,考核時可實地訪查。
責任部門:市委辦公室、市政府辦公室、市科技局
2.科技管理部門機構建設與履行職能情況:在機構建設上,一方面是本級政府中設立有獨立機構、編制和職能的科技管理部門的情況;另一方面,縣(市)區設立有獨立機構、編制和職能的科技管理部門的情況;縣(市)區所屬鄉鎮(街道)設置專門科技工作機構或配置專人負責科技工作的情況。要求說明機構建設情況和本級科技管理部門履行職能情況。考核重點是本級科技管理部門履行職能情況,提交的證明材料主要是“三定”方案,年度工作總結、上級的表彰文件。
責任部門:市編辦、市科技局
3.黨政領導科技進步目標責任制的建立和實施情況:系指是否建立了黨政領導科技進步目標責任制。要求說明目標責任制的內容及實施情況和產生的成效。考核重點是本級科技管理部門履行職能情況。考核時需提供有關文件、會議記錄等證明材料。
責任部門:市委組織部、市科技局
4.科技進步法規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及落實情況:系指本級政府是否制定了科技進步法規和政策措施以及是否制定了各類科技發展規劃和計劃及實施情況。縣(市)區重點是科技發展規劃和 計劃、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實施情況。考核重點是科技進步法規和政策措施、科技發展規劃和計劃的落實和產生成效情況。要求提供有關法規或政策措施及其實施產生成效情況、經人大審議通過的市、縣(市)區科技發展規劃和計劃及執行和產生成效情況的材料。
責任部門:市人大教科文衛委、市政府法制辦、市科技局
5.加強人才工作的具體政策措施及落實情況:系指本級政府為加強人才工作制定的各種政策和采取的各種措施及其實施產生的成效情況。考核重點是具體政策措施落實和產生成效情況。要求提供證明材料。
責任部門:市委組織部、市人事局、市科技局
6.科技創新服務體系的建立和運行情況:系指農業科技推廣、科技信息系統、生產力促進中心、工程技術中心、科技創業服務中心、科技中介組織和機構等的建立和運行及產生成效。考核重點是科技創新服務機構建設情況,同時考核服務機構的運行情況。要求提供相應材料。
責任部門:市科技局
7.多元化科技投入機制的建立和運行情況:系指政府財政和科技管理等部門以及民間建立包括科技三項費用、科技發展資金和風險投資基金在內的多元化科技投入機制及其運行情況。要求詳細說明本級科技三項費用的運用領域、管理方法及產生成效情況。考核重點是本級科技三項費等各類科技投入的使用和產生成效情況。提供證明材料。
責任部門:市財政局、市科技局
8.科普工作情況:系指有關科普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及其工作情況、科普活動中心建設情況、科普工作經費及使用情況、組織大型科普活動的情況、國防科技動員工作、“學、做、建”活動等。要求提供有關科普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及其工作情況、科普工作經費及使用情況、組織大型科普活動的情況等方面的材料。
責任部門:市科技局、市科協
9.信息化建設及產生成效情況:系指本地區在經濟、社會和科技等各個方面進行信息化建設和產生的成效情況。重點考核企業和政府的信息化建設情況。
責任部門:市發改委 市經貿委 市科技局
10.本地區科技進步工作特色及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發展情況:本指標考核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考核本地區在科教興市(縣)工作中在科技政策與管理、科技型企業的發展、科技成果轉化和應用、特色產業培育、高新技術產品的開發等方面的獨創性工作和突出成效;另一方面是考核本地區依靠科技進步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情況。要求提供詳盡材料。
責任部門:市科技局
11.gdp增長率、人均gdp:以統計年鑒為準填報。
責任部門:市統計局、市科技局
12.人均財政收入增長率、人均財政收入:以統計年鑒為準填報。
責任部門:市統計局、市財政局、市科技局
13.第三產業增加值的增長率:以統計年鑒為準填報。
責任部門:市統計局、市科技局
14.全員勞動生產率:指根據產品的價值量指標計算的平均每一個職工在單位時間內的產品生產量。目前我國的全員勞動生產率是將工業企業的工業增加值除以同一時期全部職工的平均人數來計算的。計算公式為: 全員勞動生產率=工業增加值/全部工業企業職工平均人數。按統計年鑒填寫考核年度的全員勞動生產率。如果沒有全部工業企業的數據,可利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數據代替。
責任部門:市統計局、市經貿委、市科技局
15.萬元工業產值能耗:工業總產值是以貨幣表現的工業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已出售或可供出售工業產品總量,它反映一定時間內工業生產的總規模和總水平。工業能源消耗量是指企業在報告期內直接用于產品生產過程的原材料、燃料動力消耗和工藝消耗的各種能源。由于各種能源原始計量單位不同,熱值也不一樣,因此必須折算成同一標準計量單位,才能匯總、對比和分析。這里采用的標準計量單位是“標準煤”。如果沒有全體工業企業的有關數據,可以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或大中型工業企業的數據代替。
責任部門:市統計局、市經貿委、市科技局
1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被調查的城鎮居民家庭在支付個人所得稅、財產稅及其他經常性轉移支出后所余下的實際收入。以統計年鑒為準填報。如果沒有“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數據,可以用“在崗職工平均工資”代替。
責任部門:市統計局、市科技局
17.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指農村常住居民家庭總收入中,扣除從事生產和非生產經營費用支出、繳納稅款和上交承包集體任務金額以后剩余的,可直接用于進行生產性、非生產性建設投資、生活消費和積蓄的那一部分收入。農村居民家庭純收入包括從事生產性和非生產性的經營收入,取自在外人口寄回帶回和國家財政救濟、各種補貼等非經營性收入;既包括貨幣收入,又包括自產自用的實物收入。但不包括向銀行、信用社和向親友借款等屬于借貸性的收入。以統計年鑒為準填報。
責任部門:市統計局、市科技局
18.九年義務教育普及率:以統計年鑒或有關部門提供的數據為準填報。
責任部門:市統計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局
19.萬人擁有醫護人員數:以統計年鑒或有關部門提供的數據為準填報。
責任部門:市統計局、市衛生局、市科技局
20.“三廢”綜合治理率:以統計年鑒或環保行政管理部門提供的數據為準填報。
責任部門:市統計局、市環保局、市科技局
21.人均郵電業務量:指以貨幣形式表現的郵電部門用于傳遞信息和提供其他郵電服務的總數量,以統計年鑒為準填報或由郵政、電信部門提供證明材料。如果城區中沒有本城區的統計數據,可以用全市的平均數據代替。
責任部門:市統計局、南通郵電局、市科技局
22.本級科技三項費用占當年本級財政決算支出比例:科技三項費用指各級政府預算用于科技支出的費用,包括新產品試制費、中間試驗費、重要科學研究補助費;本級財政決算支出系指本級財政一般預算科目下的決算支出額。按人大通過的預(決)算報告或統計年鑒填寫。證明材料包括人大通過的預(決)算報告和撥款單。
責任部門:市統計局、市財政局、市人大教科文衛委、市科技局
23.本級科技三項費用決算增長比例:根據人大通過的(預)決算報告或統計年鑒填寫。
責任部門:市統計局、市財政局、市人大教科文衛委、市科技局
24.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技術開發經費占產品銷售收入的比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是指年產品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工業企業。以統計年鑒、科技年鑒或有關部門提供的數據為準填報。
責任部門:市統計局、市經貿委、市科技局
25.萬人擁有專業技術人員數:專業技術人員指已取得科學技術職稱,或大學、中專的理、工、農、醫科系畢業,以及國民經濟各部門從工作實踐中提拔,從事理、工、農、醫等自然科學技術的研究、教學、生產的專業人員和在機關、企業、事業中從事科學技術業務管理工作的專業人員。以統計年鑒或科技統計年鑒為準填報。
責任部門:市統計局、市人事局、市科技局
26.獲得上級政府科技進步獎勵項目數:對市系指獲得的省級或省級以上科技進步獎、自然科學獎和發明獎的總項目數;對縣和區系指獲得的市或市級以上科技進步獎、自然科學獎和發明獎的總項目數。以科技管理部門統計的當年數為準填報,并附成果公報或證書。
責任部門:市統計局、市科技局
27.10萬人專利申請數、10萬人發明專利申請數:系指向專利行政部門提出專利申請并被受理的件數。專利包括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以統計年鑒或專利部門提供的當年數據為準填報。
責任部門:市統計局、市科技局
28.10萬人授權專利數、10萬人授權發明專利數:以統計年鑒或專利部門提供的當年數據為準填報。
責任部門:市統計局、市科技局
29.年技術合同成交額:以科技管理部門統計的當年數據為準填報,也可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公報或統計公報為準填報。
責任部門:市統計局、市科技局
30.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的比例:按統計年鑒、科技統計年鑒或有關部門提供的數據為準填報。
責任部門:市統計局、市科技局
31.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通過iso系列等標準認證的比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是指年產品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工業企業。以技術監督部門或其他部門提供的數據為準填報。
責任部門:市統計局、南通質量技術監督局、市科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