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以來,南通市民政局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省、市有關文件要求(國辦發〔2016〕8號、國辦發〔2017〕24號、蘇政辦發〔2017〕64號、通政辦發〔2017〕89號等),結合民政工作實際,突出重點,采取多種措施,切實開展民政政務公開工作,取得了一定實效,現就主要工作總結如下。
一、組織建設情況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根據人事調整和工作需要,我局及時調整了信息公開領導小組成員,調整后的領導小組由王國平局長任組長,周海斌副局長任副組長,各處室及局屬各單位負責人為成員,信息公開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局辦公室。領導小組辦公室具體負責全市民政系統政府政務公開工作,制定相關制度,對相關工作進行督查。
二是健全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機制。我局高度重視政務公開工作,扎實推進政務公開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建設,建立健全政務公開長效機制。凡是與人民群眾關系密切的政策制定或調整、社會關注的有關工作或事項、社會和群眾普遍要求事前告知的事務等,我局都會在第一時間公開發布。凡是發布、修改行政權力事項的,局辦公室都在第一時間收集并進行更新。在原有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各項制度內容基礎上建立和完善了各項工作機制,對全年政務公開工作有部署、有檢查。修訂完善了《南通市民政局新聞發言人制度》《南通市民政局網絡發言人制度》等多項制度。三是提高政務公開隊伍專業化理論化水平,積極派員參加相關培訓學習,提高政務公開人員水平。
二、政務公開平臺建設與運行情況
為不斷優化完善我局政務公開渠道,一是用好市民政局政府網站,及時準確維護民政信息,充分發揮門戶網站的平臺作用。二是及時處理政民互動信件辦理,解疑答惑,切實提高。三是使用政務新媒體,“南通民政”微信公眾平臺,用最便捷的形式更新、推送便民信息、通知公告等。四是公開咨詢電話,提供咨詢服務,日均咨詢電話十幾個,切實提高了便民服務的效率。完善以服務網站、公眾微信、操作系統為一體的綜合服務體系,系統運行以來,服務網站瀏覽量突破3萬人次,公眾微信關注人群近400人,服務作用和社會影響日益凸顯。
截至12月底,我局通過南通政府網站政府信息公開欄目公開各類信息284條,其中政策類文件22條,動態類公開信息158條;在政府部門子網站(南通市民政局網站)上發布信息649條,其中公告通知120條,動態類公開信息279條,均比上年同期呈現大幅增長態勢。加強重點領域信息公開,特別是及時更新并全面公開我局行政權力清單,在年初公開局機關財政資金預算并在每季度公開預算執行情況。今年我局共收到2件依申請公開辦件,均做到了按時答復并辦結,沒有由此引發的行政復議、訴訟情況。
三、牽頭工作信息公開工作完成情況
(一)圍繞助力重大改革事項落到實處
1.全面推進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公開。一是按時上報了部門“兩個清單”,并在市政府網站進行了公示。二是建立健全“兩個清單”動態調整機制,及時公開調整和變更情況,方便公眾獲取和監督。三是公開部門取消、下放、保留的行政審批、和清理規范后保留的行政審批受理條件。及時公開推進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試點情況,大力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推廣“網上辦、集中批、聯合審、區域評、代辦制、不見面”,實行“證照聯辦”,建立“攜程式”審批服務工作機制,推進兩級審批服務平臺互聯互通和審批聯動。全面梳理政務服務事項清單,向社會公布“不見面清單”和“見一次面清單”。
2.推動政務服務公開。推動政務事項向網上辦事大廳延伸。加快信息惠民步伐,志愿服務、區劃地名、慈善組織、社會福利、社會組織、養老服務、社會工作、老齡工作、兒童福利院、精神病院、假肢矯形企業、老齡信息平臺等全部上線運行。
(二)圍繞促進經濟發展推進公開
進一步推進經濟社會政策公開透明。及時公布民生計劃等方面的政策措施,擴大傳播范圍,提高知曉度。民政局自2016年起公布了城鄉低保提標、城鄉高齡津貼提標、醫療救助標準等。
(三)圍繞助力民生保障和改善
1.推進扶貧工作信息公開。指導督促相關社會組織及市慈善總會全面及時公開公募扶貧款物管理、捐贈款物使用等信息,提高社會扶貧的公信力和透明度。
2.推進社會組織信息公開。自2013年在政務中心開設民政業務窗口負責社會組織成立、變更、注銷、評估等多項內容,并在市民政局網站開辟社會組織專欄,推進社會組織信息公開力度。截至9月底我市共新成立社會組織7家,其中社會團體6家、民辦非企業單位1家、基金會0家,8家社會組織進行了法定代表人、地址等事項變更,0家注銷,124家社會組織獲得評估等級。依托“南通民政網”及“中國南通網”公開提供服務的社會組織和中介機構名稱、經營地址、資質狀況等基本信息。
3.推進涉農惠農信息公開。高度重視涉農惠農資金監管平臺建設工作,指定專人負責涉農惠農項目資金督查、匯總、公開公示。
4.推進社會救助信息公開。重點做好城鄉低保、特困人員供養、醫療救助、臨時救助等信息公開工作;實行救助實施過程公開,加大救助對象人數、救助標準、補助水平和資金支出等信息公開力度。督促各縣(市)、區民政部門、救災科、救助站、救災物資站進一步細化公開內容,進一步增強城鄉低保、特困人員救助供養、醫療救助、臨時救助等信息公開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提高信息公開的到達率。低保和特困人員救助方面,重點公開城鄉低保對象人數、特困人員人數、低保標準、補助水平、資金支出等情況;醫療救助方面,重點公開居住對象的人次數、資金支出等情況;臨時救助方面,重點公開救助對象的戶次數、救助水平、資金支出等情況。定期發布全市自然災害核定災情、救災工作進展、救災資金物資調撥使用等情況。
2016年城市低保對象有4546戶、7369人,全年發放保障4128.47萬元,人均月補差453.12元。 2016年農村低保對象有48347戶、78880人,全年發放保障金約30041萬元,月人均補差337.03元 。全市全年醫療救助共救助92.31萬人次,資金支出總額17771萬元。全年共發放臨時救助金 1872.54萬元,受益33780戶次。
2017年城市低保對象有4229戶、6619人,全年發放保障4014.78萬元,人均月補差491.36元。2017年農村低保對象有42942戶、68960人,全年發放保障金約31782萬元,月人均補差397.6元。全市全年醫療救助共救助109.23萬人次,資金支出總額24147.37萬元。全年共發放臨時救助金2213.16萬元,受益29316人次。
四、創新形式開展政策解讀主動回應社會關切
主動做好政策解讀,積極回應社會關切,利用政務新媒體了解百姓關切,及時處理問題。更好發揮媒體作用,邀請媒體走進民政,了解民政、宣傳民政、服務民生。建立分管領導擔任新聞發言人制度,及時召開新聞發布會,并通過門戶網站、官方微信等形式公布政務信息。
今年市民政局主要領導帶領相關業務處室負責人走進由市政府糾風辦和市人民廣播電臺聯合舉辦的《民心專列政風行風熱線》節目直播室,與全市廣大群眾互動交流并就群眾關心的殘疾人兩項補貼、低保救助等熱點問題與群眾進行“面對面”回答。
五、依申請公開政府信息和不予公開政府信息情況
市民政局自2017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共受理政府信息公開申請2件。
六、政府信息公開的收費及減免情況
2017年我局沒有政府信息公開的收費及減免情況。
七、因政府信息公開申請行政復議及提起行政訴訟情況
2017年,未發生與市民政局有關的因政府信息公開引起的行政復議、提起行政訴訟的案件。
八、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改進措施
2017年,市民政局政府信息公開工作進展明顯,保障了公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促進了依法行政,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一是信息公開不夠及時和全面;二是網站建設有待進一步提高;三是在開展與公眾的網上互動方面有待進一步加強。為此,我局在今后的工作中將繼續以便民、利民為宗旨,豐富政府信息公開形式和內容,進一步健全完善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機制,加強對政府信息公開業務人員的培訓,提升公開意識,切實做好政府信息公開的更新維護和規范化管理,提高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的質量和水平,為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獲取民政方面的政府信息提供便利。2018年,我局將進一步拓寬信息公開深度;進一步加強民政網站建設廣度;進一步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力度。